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中科大等4所重点大学开始补招)
快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继发布2020级强基计划补招通知,均是面向校内的2020级新生招生。整理汇总了相关消息,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2020级强基计划补招工作的通知,共有9个强基计划专业面向全校2020级新生招生,共招生46人。
2020级强基计划遴选条件(补招):
1
报名方式
学生直接联系报强基计划专业联系人进行报名。
2
报名及录取相关工作时间安排
1、学生按通知要求参加笔试面试 ,强基班录取:9月8日-9月13日
2、强基班将录取结果报教务处:9月14日
3、教务处审核、学生学籍生效:9月15日
4、选课调整:9月16日-9月19日
3
政策咨询
王浩波,13955131067,wanghb@ustc.edu.cn
北京理工大学
根据教育部最新通知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拟在2020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强基计划校内选拔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1
选拔对象和条件
1、2020级本科新生,不包括国家和学校规定不能申请转专业的招生类型(保送生、艺术类专业新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新生、高水平运动队、通过高考已录取的强基计划新生等)。
2、报名新生需同时满足: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理工类考生;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
2
选拔专业及计划数
此次校内选拔的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四个专业,计划名额共计67名。
3
选拔程序
1、符合报名条件的本科新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整填写信息并提交成功。
报名请点击
https://www.wjx.cn/m/89663734.aspx
报名时间:2020年9月3日-9月18日
2、报名结束后,将由教务部组织相关学院专家开展面试工作,择优选拔。具体面试安排另行通知。
3、选拔结果将在教务部网站上公示。录取考生将在新生报到时直接进入特立书院相关专业强基班进行衔接培养。
4
其他事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在“网上高招-招生政策”中查看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及强基计划各专业培养特色解读。
教务部2020年9月3日
兰州大学
接教育部最新通知,经学校向学生司申请并获批,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将面向校内新生公开补充选拔,具体安排如下:
1
选拔形式
本次校内补充选拔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学校根据报名情况组织笔试,并按照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完成面试后由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形成综合成绩,最终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和比例如下:
综合成绩=(笔试总成绩/笔试满分值)40%+(面试成绩/面试满分值)60%。
2
笔试时间及地点
2020年9月20日09:00—11:00语文/物理/化学/生物
2020年9月20日14:00—16:00数学/历史
榆中校区天山堂(教学楼),考场详见准考证。
3
笔试科目及选拔计划数
4
考试报名事项
1、报考条件及说明
(1)本次选拔考试面向全校2020级本科新生,不限原录取专业,所有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兴趣、有天赋、有潜质、能吃苦,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2020级新生均可申请报名。报名条件具体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相关科目高考成绩达到所报考相应专业的最低要求(理工类专业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满分值的80%,文史类专业要求语文成绩不低于满分值的80%)。同时,高考选考科目(或科类)与我校要求相匹配。
此类考生可直接在报名系统中正常报名,经审核后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
此类考生需在9月15日(截至24:00)前将本人获奖证书拍照发送至jidi@lzu.edu.cn,学校将于9月16日集中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正常报名。其中,有多项获奖证书且都符合学科特长报考条件的,选择其中1个奖项发送即可,照片必须清晰、完整。
(2)报考强基计划的新生,只能选择一个志愿,不能同时报考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被强基计划确定录取者,不参加新生基地班选拔考试。报考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的考生,请登录管理学院网站(http://ms.lzu.edu.cn)查看有关通知。
(3)艺术生、高水平运动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护理学提前批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不能报考强基计划。
(4)高考直接录取到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参加本次选拔考试。
(5)外国语学院学生报考强基计划,必须同时参加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学校统一安排,无需个人报名)。
2、报名方式及时间
报名方式:登录报名系统自主报名。报名系统网址:http://yxls.lzu.edu.cn报名时间:2020年9月13日—9月17日。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9月18日12:00开始。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在正式报名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打印准考证。打印前,请仔细核对本人信息。考试时请携准考证、身份证、校园卡(尚未办理校园卡的,可用录取通知书代替)参加考试。准考证丢失或损坏者,可再次登录,重新打印。
(2)报考志愿一旦提交,将无法修改。请考生提前与家人充分商议、详细调研、慎重选报、亲自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一经录取,学籍将随之改变。
(3)强基计划选拔将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进行专业录取限定,请结合自身体质状况选报,否则考试成绩无效。如有弄虚作假,不仅学校将严肃追究,本人学业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4)报名期间,如有其他疑问。请将问题描述清楚,并将姓名、所在省份、录取通知书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准确信息发送至jidi@lzu.edu.cn,在邮件主题简要注明问题内容。工作人员查收后,将及时反馈或联系。
5
面试
相关学院具体负责组织面试工作。面试将于笔试结束后一周内进行。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及面试相关事宜届时将在教务处主页(http://jwc.lzu.edu.cn/)公布。请考生注意查看或查收面试信息,提前向带队教师、军训教官请假,准时参加面试,不参加面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6
培养方案及相关说明
1、针对强基计划专门制定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和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优先享有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的机会,享有专门的基本全覆盖的免试攻读研究生政策,享有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享有更高比例的奖学金评定政策。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优先享有被推荐参加留学基金委中外联合培养的机会。具体培养方案详见相关学院网站(http://www.lzu.edu.cn/static/jxdw/)。
2、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进行阶段性考核,每学年根据学生学业表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一般不得调整专业(含转专业、有关选拔等各类调整专业的情况),对确需调整专业的,须经过学校审核同意,且仅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在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之内调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强基计划招生录取及入学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教育部政策调整,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7
其他
1、选拔结果将于面试结束后一周内公布。
2、凡被录取的学生须在结果公布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凭准考证、身份证、校园卡到被录取强基计划专业所在学院报到,并亲自签字确认。
3、如受疫情影响,相关考试安排发生变化,学校将及时在兰州大学教务处主页发布补充通知,请广大新生及时关注。
兰州大学教务处
2020年9月7日
山东大学
9月8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发布关于在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充选拔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学生的通知,招生人数12个,具体通知如下: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和山东大学《关于在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充选拔强基计划学生的通知》等规定要求,决定在一校三地补充选拔部分2020级本科新生进入哲学强基计划,现将选拔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招生人数
12人
2
报名条件
1、符合《山东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条件;
2、对哲学有兴趣,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综合素质高,愿意以哲学为志业。
3
选拔方式
符合条件的学生在规定的报名时间自愿报名,通过审核后参加笔试、面试(各占50%权重),择优录取。
4
笔试科目
哲学
5
选拔时间安排
6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31- 88378751咨询邮箱:zsjw@sdu.edu.cn哲社学院网站:https://www.sps.sdu.edu.cn/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20年9月7日
西安交通大学
接教育部最新通知,经学校向学生司申请并获批,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将面向校内新生公开补充选拔,除Q班、H班和人工智能外,所有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同学均可报考,同时须完整参加9月7日的新生入学摸底考试。招生办将根据报名情况,按录取新生分省高考成绩百分比进行筛选,并对获得考试资格的新生按照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完成面试后由面试成绩和摸底测试成绩形成综合成绩,最终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具体专业和计划如下:
强基计划简介及学校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特色见附件,各专业详细介绍请关注公众号“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点击“项目动态”,选择“强基计划”。
报名时间:2020年8月30日-9月3日
面试时间:2020年9月13日下午(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年8月29日
注:本文内容来源各高校官网,仅供参考,如有错漏,请以校方最新公布的消息为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教100”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教100”,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